海量数据、计算模型,形成小流域内的汛情信息,从而进行精准预报。在合肥庐阳经开区内,“海归”的叶蔚博士带领着团队正在进行项目最后的验收准备,“我们的淮河水情会商平台马上进入验收阶段”。他是蓝石科技的技术总监,汛期汛情的预警是这家科技公司的“拿手绝活”。“我们希望在掌握精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算法进行特定流域的精准预报,比如河流某个流段、城市的某个区域。”
由点及面
数据采集起家,而今服务水情防汛,叶蔚形容如此发展“顺理成章”。根据实时气象、水文的数据做防汛保障服务,多年前蓝石科技即有尝试。“国家气象局有一个科研项目,我们做了个防汛抗旱保障服务系统。”叶蔚打开系统的简介,记者看见,在淮河流域的数百个水文站点信息以点的方式被标记,放大开来便是每个站点的详细信息,“有大流域的,也有子流域的,这些点上的信息通过特定算法整合而成,变形成了面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看见一小片一小片区域的水情汛情。”最终生成的是具体的雨量产品,直观、便于理解。
如果针对旱情提供抗旱信息,采集统计的数据略有差异,“会关注土壤含水量、地表覆盖状态。”
叶蔚说,系统内生成的数据和产品可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背后的功能还可扩展到预警发布,“做好设备接口,可发送数据信息。”大约三四年前,这套系统验收合格后就安装在了省气象局内,“具体运行全部交由省气象部门。”
人工经验变计算代码
“淮河洪峰进入安徽境内!”“一号洪峰明日抵达王家坝!”汛期,这样的预报对水利工作者、甚至普通市民都不陌生。“但目前,这些汛情预报倚重于人工的比重较大,主要基于人工经验预测而出。”
去年,蓝石科技再度启动淮河水利的相关服务,这一次是开发水情会商平台。“从数据开始介入、对数据进行监测;然后通过算法将传统的人工经验变成各种模式、模块,形成水情汛情的模型。”如此,省时省力且精准快速。
叶蔚说,现阶段,气象数据尚不绝对精确,水文站的数据也不完备,“一些站点建设年代较久,数据采集也有丢失。”他们要从数据源头进行梳理,通过模式计算倒推出站点数据准确与否。此外,人工测算主要根据某个站点的水位等水文情况和流域降水等气象情况来预测洪峰等汛情,经验是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是数据分析和算法,通过降水、水位、库容等基础数据预测洪峰信息,是否会形成防汛压力等。”
既然是会商平台,叶蔚说,他们也将组织小型研讨会,结合淮河水利委员会的需求,邀请中科院大气所等权威研究机构,在产业、科研、用户间搭建互动沟通的平台。
从大尺度到小空间
“目前在做的很多还是基础性的采集、分析,从源头上理顺,为下一步的项目开展打下基础。”数据从何而来?靠谱吗?叶蔚解释,目前防汛防洪预警系统的数据,一方面来源于省气象局数据中心所提供的站点降水、流域降水等信息,另一方面则来源水利部门的水位信息、水库数值等,“这样打破了行业分割,采集的各项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具体预警,再针对专业需求制定服务产品。”
在叶蔚和蓝石科技的目标中,从人工经验到模块化、模型化分析,不同的模型带来的不仅是人力的释放,更是系统化、精准化的汛情预报。“可以有城市洪水模型、河流洪水模型,预报更有针对性、更为精细化。”
“在大尺度和大流域上,长江水利委员会已依托国际先进的水文模式建立了模型,进行洪水测算,但我们希望解决小流域的精准预报,比如城市易涝点的内涝防控。”叶蔚说,后者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采集更细致的数据,甚至还要实地考察、采样,“这才是pg电子麻将胡了的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